沐风栉雨五十载,砥砺前行铸辉煌。2020年是南昌矿山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昌矿机”)成立50周年,近日,《中国矿业报》记者对南昌矿机总裁龚友良进行了专访。双方的对话围绕南昌矿机五十年来如何实现蜕变、成功打造“南矿品牌”等话题展开,并对企业如何实现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以及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进行了交流。
于11月11日出版的《中国矿业报》刊发了题为《精心打造行业品质标杆——访南昌矿山机械有限公司总裁龚友良》的文章,并在《中国矿业报》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了同步发布。
报道原文如下:
精心打造行业品质标杆
——访南昌矿山机械有限公司总裁龚友良
五十知天命,吾其达此生。走过50年风雨历程的南昌矿山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南昌矿机”),今年迎来了事业有成的“天命之年”。
50年的发展,南昌矿机的产品种类和品质都有了质的飞跃,在业内树起了“南矿”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还在海外成立了多家分公司,终端用户遍布海内外的矿山、水电、核电、石料、建材、化工等行业,设备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多家世界500强企业。
50年铸造的辉煌,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南昌矿机将如何实现新作为、新突破?《中国矿业报》首席记者近日专访了南昌矿机总裁龚友良。
龚友良:南昌矿机成立于1970年,是国内最早进入筛分领域的3家企业之一,也是原机械部、煤炭部指定生产洗选、破碎筛分设备的指定单位。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南昌矿机就开始了转型,与当时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分院合作,从德国洪堡引进原装技术,开始研发生产圆振动筛。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南昌矿机依靠自身技术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改良工作,研发生产的振动筛分设备很快成功在国内许多煤矿的选煤厂应用。
然而,由于煤矿选煤市场份额小、产品过于单一等原因,加之随后煤炭行业的不景气,南昌矿机的初次转型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每年满打满算才二三千万的销售收入,还被“三角债”给“吞噬”了,企业只是简单地维系,而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到了1994年初,我们听到三峡工程开工的消息后,马上到北京向机械工业部领导沟通、汇报,靠着我们的真诚执着和多年来企业筛分装备在煤炭行业形成的良好口碑,作为中小型国企的我们最终活生生拿下了三峡大坝工程接近90%的筛分设备的市场份额。三峡大坝是水电系统重要的一个展示平台,我们公司筛分设备也从而在水利系统树立了一块金字招牌。到了1996、1997年的后期,随着三峡大坝的相继开工,我们公司的筛分装备在中国的水电系统打下了一片江山。
《中国矿业报》:质量是立企之本。南昌矿机是如何通过质量管理打造“南矿品牌”的?
《中国矿业报》:数字化、智能化矿山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南昌矿机如何以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来支撑矿山的现代化、安全化、绿色化发展?
第二是我们现在正在做内部物流的制程规划。原来传统的机加工的车钳刨铣磨等七八道工序中,中间等待的时间包括加工时间可能是实际加工时间的好几倍。近年来,随着国家装备制造包括国际装备制造的发展,我们开始向智能化制造迈进,先后投资5000万元,引进了一大批的卧式、立式加工中心,解决了小型的回转类、轴类零件加工效率问题。原来轴类件,从下料开始到做出成品大约七八道工序,但是我们对现在的卧式加工中心调试完后,这七八道工序可以在一个加工中心上一次性成型。这些工作完成后,届时我们将初步实现产品制程过程中的半智能。更重要的是,这些中心投入使用后,不仅将车铣刨磨钻镗车等中间工序等待、校调的时间全部删除,同时还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人的依赖,从根本上解决了加工效率、质量问题。
第三是全面推行管理层面的智能化。精益生产是一种理念的导入,在实际应用中与生产过程有机融合在一起后,将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效率、6S、质量、TPM、工艺这五大板块在我们公司全面推广后,最明显的感觉是效率急剧上升,除了交付质量、交付效率提高外,各种数据也完全清晰显化出来了,这为我们下一步推动MES系统在全智能化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智能化的前提首先是自动化,第二是数字化,第三才是智能化,这是3个层级。我们在智能化建设方面工作是非常扎实的,一直在为制程过程中的智能化做前期准备。我们现在还正在做一个运维系统,在前期就已经把物联网嵌入到运维中心,嵌入到我们的运维系统,最终目的就是用非常少的人力、投入,把我们运维的主机包括系统的数据,通过物联网的技术传入到延时中心的后台大厅里面,让后台的整个专家团队实时了解前端运维系统的现状,使我们的后台比客服更了解它的设备运营的状态,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同时,物联网还可以把从设备、订单、排产到全制程的过程嵌入进去,届时客户不用向销售人员打电话,只用一个密码、一个数字号,就可以查阅整个制程系统,查询到产品生产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能出厂,时间节点非常清晰,真正做到设备从订单输入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控,这也是我们公司这一代领导人的梦想。
《中国矿业报》:“一带一路”作为国家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和欢迎。南昌 矿机如何参与其中,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在世界舞台上叫响“中国创造”?
龚友良:南昌矿机在“一带一路”的布局还是比较早的,我们是“一带一路”恩菲联盟的第一批的成员。从2011年开始,我们就进入了国际市场。2016年,我们开始思考怎么去布局海外市场,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陆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马来西亚吉隆坡、澳大利亚珀斯、俄罗斯莫斯科、美国凤凰城等成立了5个国际销售公司。通过这5个公司还有北美、南美的代理商,支撑起了我们海外的销售网络。疫情过后,我们后续还会面对国际海外市场的变化,快速在新兴市场进行布点。
我们在“走出去”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跟随战略。我们把央企、地方国企“走出去”战略作为我们走入海外的平台、跳板,加强与他们的合作与支撑。我们现在比较有特色的是跟中钢集团在南非的合作。中钢集团是“走出去”比较早的国企,在南非是首任中资企业的理事长。我们通过中钢集团及其它中资企业在南非的影响,与南非南部的所有央企、地方国企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同时他们也通过我们的介入,解决了很多央企“走出去”的痛苦。比如央企设备配件采购方面,在国内八十到一百元的阀,在海外某地要卖1000美金,没有就得停产。在这个地方央企的运营成本非常之高、难以想象。因为这个地区被被我们的国际同行完全垄断了。我们进去以后,深受央企欢迎,彻底解决了技术支持包括配件的市场供应问题。还有中核集团当初“走出去”过程中,随着国际上对核反应堆建设标准要求越来越高,需要C60以上标准的高强度混凝土。他们通过跟我们的考察、合作,让我们成为其高标准混凝土砂石骨料的供应商后,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还有就是对标战略。对标战略是我们今后国际市场开拓之后,提炼主题的关键点。另外,我们的国际同行早于我们有上百年的历史,在全球布局了很多金属矿山,包括砂石骨料的企业。海外非洲等许多地区原来没有像南昌矿机这样的中国企业进驻,这些国际竞争对手基本上垄断了当地的后市场。我们发现当地矿山企业包括央企都十分希望择优价的后市场,以性价比高的配件、耐磨件来支撑系统运营。尤其是在金属矿山不景气的前提下,这种需求更强烈、更紧迫。我们通过对标国际同行,解决了矿山设备后市场问题。下一步,我们还要导入我们的主机市场,包括自己的仓储、配套、物流等都要跟上。我们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模式,先开始在南非、东南亚建立销售公司及服务团队,然后再慢慢延伸到欧美一级市场,最终进入高端的矿业市场,形成南昌矿机海外发展的新格局。
我们公司提出了未来海外发展达到70%的份额、国内市场占30%的份额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非常艰巨,也非常高大上。有专家预计,再过三五年,国内砂石骨料行业肯定走下坡路,这对我们进军海外市场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我相信只要我们咬定海外市场不放松,按照既定策略和目标稳步推进,这个目标就一定能实现!